【登录】 【注册】 我的订单| 会员中心|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公告 > 我看乒乓大满贯

我看乒乓大满贯

     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巡回赛美国大满贯赛713日在拉斯维加斯落幕。笔者作为老球迷并多次采访乒乓球大赛的老记者,关注着比赛及新秀、老将的表现。

 

乒乓球项目近年来在职业化道路上借鉴网球的作法,成立了侧重商业化赛事的机构WTT,创办了诸多新赛事,也存在不少问题。网球四大满贯赛个个有百余年的举办史,而乒乓球的四大满贯,今年才是它的元年。此次美国大满贯是第一次在北美洲办,接着还有瑞典和中国大满贯赛。一次乒乓球大满贯赛总奖金不超过200万美元,不及任何一项网球大满贯总奖金的十分之一。乒乓球职业化的发展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的国球,这个项目小快灵、变化多端的特点,确实比网球更适合于中国人的身体条件,以往六十多年的辉煌战绩证明了这一点。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乒坛变化大势,中国乒乓球不仅要应对同为东亚的日本、韩国等乒乓球界的挑战,在乒乓球的发源地欧洲乃至原为不发达的南美洲,也频频涌现世界级选手。排名世界前列的选手不管天赋多么高,一旦固步自封,不再创新发展技战术和打法,肯定要落伍。

观赏这次美国乒乓球大满贯赛,有几点感受。

一,男单决赛中国队王楚钦畅快淋漓地40击败劲敌日本的张本智和,似乎预示“大头”时代来临,这一看法仍有待时间证明。目前,与王楚钦水平相近的选手不下10人,既包括队友林诗栋、樊振东(假设他不退役)、梁靖崑、林高远,还包括巴西的雨果、瑞典的莫雷高德、斯洛文尼亚的达科、法国的勒布伦兄弟、中国台北的林昀儒、日本的张本智和与松岛辉空以及德国的弗兰西斯卡等外协会高手。王楚钦速度快,拧拉技高一筹,发球变化多,但他场上失误也不少,不如樊振东稳定。林诗栋的问题也是不够稳定,他与王楚钦的身体素质和中远台相持能力稍逊于雨果及一些欧洲选手。巴黎奥运会单打失利,使得王楚钦清醒许多,今年以来场上稳定性和应变方面大有提高。

二,女单中国澳门的朱雨玲夺冠有点出人意外。10年前,20岁的朱雨玲曾以打法灵巧、球路多变,位列世界排名第一。但随着里约奥运后落败于刚崛起的伊藤美诚,外加病魔侵袭,朱雨玲遭受打击,退出中国国家队,失去参加奥运会以及世界大赛的机会。但是她这些年治病、读书,工作之余,并没有放弃对乒乓球的追求,而且思想成熟,眼界放开,重返WTT赛场后越打越好,这次先后战胜中国队王曼昱和日本的伊藤美诚等高手,一举夺冠。她的夺冠说明乒乓球和网球一样,年龄不是再提高的障碍,年过三十依然可以登顶。她本人深有体会地说:“两强相遇,不仅是勇者胜,也是韧者胜。”这句发自内心的感受体现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

中国队里和蒯曼同龄的陈熠出道多年未见优异成绩,这次一举淘汰队友孙颖莎、日本早田希娜两位高手,获得亚军。更难得的是她6盘单打,打了4个决胜局,多次反败为胜,斗志顽强。陈熠的技术看似缺少特点,但基本功扎实,心态平稳,今后若能在击球力量和旋转上提高,进入国家女队主力阵容并非不可能。

三,中国女队目前整体实力雄厚,孙颖莎,王曼昱,王艺迪等主力至少还能保持巅峰状态三至五年。隐忧在于后备力量不够雄厚,队员打法单调,百花齐放的传统正在丢失。日本队一个削球手桥本帆乃香在WTT挑战赛竟然连克四五位中国队二线选手,甚至连主力王艺迪都被打得无从招架。中国队员对付神秘之师朝鲜队金琴英的长胶以及印度队的怪拍打法,都显得力不从心。这表明中国女队忽视了对不同技术打法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丢弃了自己原来打法多样的好传统。

日本女队无论从打法多样化,还是培养后备力量方面,目前做得比中国队好些。中国队需要居安思危,改变队伍结构,创新技战术打法,不必过于在意一两次比赛的胜负和冠军次数。未来若干年,中日之争仍是世界女子乒乓球的主角戏。

四,最近几年,“饭圈文化”有点困扰中国乒乓球队。个别粉丝对自己的偶像过于热情,乃至传播不实消息,制造矛盾,干扰了优秀运动员的生活,不利于球队的团结。这次美国大满贯赛,专程赴美国观赛的中国球迷不多,但当地为中国选手加油的华人不少,饭圈干扰问题不严重。其实,球迷众多是中国乒乓球的一大优势,引导得好,可以为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乒乓球在商业化方面比不过网球,但是在全球普及方面远远超过网球。国际乒联拥有200多个会员协会,国际网联组织会员少,几乎不存在,只有职业化的ATPWTA具备影响力。以往五六十年,中国乒乓球教练足迹遍及五大洲,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奥运会上,乒乓球比赛的电视转播收视率排在第五位,中国球迷功不可没。奥运会网球比赛并不被重视,一些高手不顾国家荣誉,只担心个人收入受影响而弃赛。由此看来,中国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之际,不能顾了职业化,丢掉帮助乒乓球不发达地区的好传统。

●文 刘小明(作者系原人民日报体育部主任)

来源:《新体育》2025年第8

新浪微博

热门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