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微访谈 >
东亚杯路在何方
东亚杯路在何方
东亚杯迄今已举办了整整十届,下一步怎么走?今年7月在韩国举办期间,东亚足球联盟已经开始酝酿改革。未来,东亚杯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增加资金投入,尝试推出新的模式,力争在影响力层面比肩中亚杯、海湾杯。
危机四伏
7月15日韩日男足比赛现场,韩国足协第一副主席李容秀说:“有关东亚杯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目前,我们正在从各个角度考虑提高比赛水平的办法。”从他口中得知,东亚足联内部已经就这项赛事的改革达成共识。
惨淡的票房收入,在体育营销方面的落后,东亚足联已意识到危机所在。本届东亚杯男、女足共12场比赛,有6场比赛观众不足1000人。其中,日本男足对中国香港队仅有687名观众。女足比赛的上座率更惨,单场最低上座甚至只有193人。
在男足首个比赛日结束后,韩国足协迅速出台一项促销活动:凡是购买韩国男足第二、三场比赛门票的人,可以享受10月国际比赛日韩国队主场赛事门票9折的优惠。但此举效果并不明显,韩国队第二场对中国香港队时,观众人数只比首轮中韩对决多出1095人。至于韩国女足比赛,更是无人问津,即便是时隔20年后夺冠,最后一场比赛观众还不到600人。
其实,这种现象在过去两届已十分明显。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上届临时改到日本举办,无论热度还是受重视程度,都不及前几届。压轴大戏韩日对决的观众人数还不到1.5万,相比2019年在釜山的29252人、2017年在东京味之素球场的36645人,可谓相差甚远。本届东亚杯,韩日对决的观众人数略有上涨,达到18418人,但男足6场比赛的平均上座人数仅有5356人,比上一届的6398人有所下降。
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韩日男足无法派出超级明星参赛。由于东亚杯通常在非国际比赛日举办,无法征调孙兴慜、李刚仁、久保健英、三笘薰等旅欧球员,习惯大饱眼福的韩日球迷对仅以J联赛、K联赛选手组成的阵容不感兴趣。李容秀坦言:“我们在动员球迷的过程中确实遇到阻碍。无论如何,那些在欧洲联赛效力的球员,特别是对参与到世界杯的球队,还是会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期待。”
想当初,东亚杯的创立是以中日韩三国男足同时参加2002年世界杯为背景,以锦标赛的形式,将三国球队之间的对决系统化和规范化,提高品牌价值和关注度。某种程度上,东亚杯就是把多年以来的中韩、中日和韩日对抗赛合三为一,其前身是戴拿斯杯东亚四强赛。那时候,国际足联不像今天这样拥有雄厚的财力,西亚的足球实力和石油资金也远不如现在强势,中日韩之间的过招称得上强强对决。
如今,世界足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国际足联、亚足联乃至西亚足联相比,东亚足联在外交和财力方面的影响力大幅缩水。此外,日韩两国和中国之间足球水平差距显著扩大。2017年第7届东亚杯之前,韩国和日本男足曾经先后垫底,中国男足也有两次折桂。但最近三届比赛中,即使韩日派出的并非最强阵容,也呈现出两强两弱的局面。
过去20年,韩日旅欧球员数量呈几何量级增长,两队参加东亚杯的球员几乎是准二队配置甚至更低,冠军奖杯的吸引力大打折扣。此外,东亚杯经常在闷热的夏季举行,今年前半段赛地龙仁和水原的白天体感温度接近50摄氏度,这就更难吸引球迷观赛。其中,男足比赛地龙仁龙体育场地处京畿道远郊,场地周围山势陡峭。很多韩国球迷乘车观赛时,不得不将车停靠在距离球场较远的山脚下。东亚杯结束后,有韩国媒体将龙仁龙体育场称为“韩国球迷最不愿意前往的赛场”。
如此惨淡的办赛氛围,不由让东亚足联内部产生焦虑。有一种观点认为,东亚杯将重演A3联赛的命运。2003年东亚足联成立之初,由中日韩三国联赛冠军参加的东亚A3俱乐部冠军杯应运而生,但由于赞助商韩国现代体育公司破产,又受到亚冠全面压制,这项赛事在2008年销声匿迹。
两大改革
大约在十年前,国际足联比赛日制度愈发规范,东亚杯逐渐缩水,东亚足联的内部也曾产生很多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东亚杯需要改变发展方向,追求年轻化,让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参与其中,探索U系列化的可行性。仿效东亚运动会迈向东亚青年运动会的改革,东亚杯或可演变为U23东亚杯。
实际上,东亚足联在2011年曾酝酿创办U23东亚杯,旨在为奥运会预选赛队伍提供交流的机会。当时,受到3•11日本大地震影响,赛事被迫搁浅,很多赞助商对U23的概念兴趣不大,带有抵触情绪。所以,东亚杯的年轻化一直没有迈出坚实的一步。
本届东亚杯上,韩日阵中最具看点的球员都是老将。35岁的周敏圭首战进球之后,围绕他能否赶上美加墨世界杯的末班车,韩国国内一时热议不断。获得最佳球员和金靴奖的热尔曼•良也已30岁,却是第一次代表日本队参加国际比赛。日本国内对他是否有实力参加世界杯表示怀疑。
韩日派出二队配置,是真的以练兵为主,还是不得已而为之?日本队主教练森保一表示:“J联赛有很多优秀的球员,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有很多人来观看J联赛。”在特鲁西埃看来,这还是宣示J联赛作为东亚第一联赛的行为。他说:“起用30岁的热尔曼•良,并非为世界杯做准备,也不是为了替换老一代球员。日本队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将是为了赢得冠军,而不是发掘新人。”因此,他把这支日本队称作日本B队,而非U23队。
25年前,特鲁西埃正是日本队主教练。他没有参加过这项赛事,却从中深刻感受到东亚杯相比以往的区别。他说:“如果这项赛事放在我执教的那个年代举行,肯定非常有用。当时,大多数球员来自本土联赛,是一个锻炼球员的好机会。但现在,日本队的主力球员都在欧洲,这项赛事最大的好处或许就是锻炼年轻球员。不过,森保一的目标是夺冠,因此还是把成熟的球员放在主力位置。”特鲁西埃认为,东亚杯的含金量较低,只有一两个人能从这里踢到世界杯。年轻球员不要对东亚杯抱有幻想,因为留给国内球员的席位有限。
韩国队主教练洪明甫的态度也有几分相似。他认为练兵为辅,争冠当先。迎战日本队前,他已提前亮剑,推出三中卫打法。据说,这是洪明甫为世界杯上对付欧美强队尝试的一种改变。按照韩国媒体的预测,参加东亚杯的韩国球员至少有4成可以踢到明年世界杯。
由此可见,即使广泛纳新,韩日对待东亚杯的态度仍然认真而严谨。这也是东亚足联探索改革方向的参考。李容秀说:“更好的时机、更好的选手,这是东亚杯下一个目标,目的就是要给观众带来更多高水平的比赛。”对此,东亚足联正在探讨两个改革方向的可能性。
李容秀透露,东亚足联正在讨论将东亚杯安排在国际比赛日进行。2025年中亚杯确定于8月29日至9月8日举行,恰好覆盖9月1日至9日的国际比赛日。此外,如果在国际比赛日举办,可能尝试不同赛制。按照李容秀的设想,目前的4队循环赛可以改为淘汰制,第一比赛日为两场半决赛,第二比赛日安排季军战和决赛。他说:“假如旅欧球员参加,比赛价值更高,可以迎来更多观众。”
另外一项正在酝酿的改革曾经在东亚杯历史上出现过,即邀请其它洲球队参赛。李容秀说:“应该从地区联盟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比如澳大利亚可以参赛,或者邀请东盟国家参与,这样可以提高赛事水平。中亚杯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最近两届中亚杯赛,阿曼队均以外卡身份参加,马来西亚队也曾经得到邀请。
针对东亚杯改革的讨论代表着一种信号,尽管这项赛事的热度和影响力减弱,但从本质上来讲,东亚杯未来还是要做大做强。很多人对新任东亚足联主席郑梦奎抱有期望,期待他以更具创造性的方式,改变东亚杯的发展方向。
如何定位
东亚足联酝酿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那么,中国足球又该如何定位?
历经过去三届东亚杯,中国男足的竞争力已大不如前。这与中国队从2017年第7届开始派出“二队”参赛不无关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足球有被日韩逐渐甩开之势。
本届赛事期间,韩国足协曾牵头在水原市召开一项技术交流研讨会,主旨是分享并讨论青少年发展、教练员培训和国家队管理理念等足球发展规划方面的问题。会议上,韩日两国足协技术部负责人成为主角,中国足协只派出国管部技术总监傅博一人参加,连国家队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都没有现身。据悉,本次研讨会与会近40人,韩日足协还达成了未来定期举办类似研讨会的共识,旨在将此活动打造成定期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平台。中国足协的态度令人费解。
东亚足联想在技术领域展开探索,比如与东南亚联盟创立东南亚-东亚冠军杯赛,还要进一步增加在技术和行政、市场和营销、打击操纵比赛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本届东亚杯结束后,韩国足协在首尔承接2025年亚足联精英裁判研讨会。可惜,受多种因素制约,中国方面少有人参会。
韩日足协官员表示:“中国足球要更快发展,更多融合到近邻乃至整个亚洲是当务之急。”这里面不仅涉及竞技领域,还包含技术、行政、营销、市场等多个负面。遗憾的是在本届东亚杯期间,韩日彼此走得更近,中国足球更像是旁观者。
在女足赛事中,中国队成绩还不错,以1胜2平获得亚军。相比男足,东亚杯女足赛事的含金量更高,中国队的不俗表现也更容易被认可。未来一段时间里,东亚足联设想与东南亚足联在青少年国字号和女足层面展开比赛交流。
这对于中国足球是一个重新定位的契机。在成年男足领域,中国队已经被韩日甩开,短期之内要追赶并不现实。若能在女足和青少年层面保持优势,整个东亚地区对于中国足球的认知有可能发生改变。2026年,新一任东亚足联轮值主席将由中国足协主席担任,2028年东亚杯也将在中国举办。中国足球只有把握机遇,方可谋划全局,砥砺前行。
●文 王晓瑞
来源:《新体育》202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