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覃海洋 起伏的“蛙王” 渴望重塑
覃海洋 起伏的“蛙王” 渴望重塑
走出迷失的覃海洋在新加坡重现世界顶级选手的竞技状态 :男子100米蛙泳夺冠,创造了近两年来个人最佳战绩。200米蛙泳上演“第八道奇迹”,获得本届世锦赛个人第二金,50米蛙泳收获铜牌,在男女混合泳接力中奉上蛙泳强棒,摘得银牌。
在新加坡游泳世锦赛,笔者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中国媒体在国际大赛中的“式微”。除了几家央媒记者,新闻工作间和混采区能看到的华人面孔只剩下新加坡当地媒体从业者。中国记者的人数甚至不如爱在赛场扎堆的日本记者,尽管他们的运动员在泳池中只拿到3银1铜。
但走完这段几近冷清的混采区,中国选手覃海洋用了足足近一个小时。当地时间8月1日晚,覃海洋以2分07秒41的成绩赢下了在本届世锦赛第二枚金牌。至此,他的三个蛙泳单项收获2金1铜,虽与他两年前在福冈创下的单届世锦赛包揽三金的纪录略有差距,但依然证明他在当今世界泳坛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由此,中外记者和各路问题也纷至沓来。
“我觉得(这次世锦赛的表现)还不够,对我来说,更重要的不是拿金牌,而是看在成绩上是否有更好的表现。”覃海洋耐心回答每个问题,给自己的第五次世锦赛之旅做结。
夺冠?先忘掉焦虑
2023年的福冈和2024年的巴黎,两个大赛是覃海洋人生轨迹中绕不开的两个坐标。
巴黎奥运会的前一年,覃海洋在福冈世锦赛大放异彩,夺得男子50米、100米和200米蛙泳冠军,2分05秒48的200米蛙泳世界纪录,更是让这位横空出世的土家族小伙备受期待。
随后,就是巴黎奥运会上的“滑铁卢”:先是在100米蛙泳中发挥失常,仅获第七;身为世界纪录拥有者,200米蛙泳甚至没能进入决赛。
从巅峰跌落谷底,面对场内外种种声音,覃海洋在泳池中沉浮,也曾自我怀疑。或许是背负了过多压力,让他在巴黎的个人单项上折戟。今年,覃海洋在恩师崔登荣之外,还选择与外教迈克尔•波尔合作。这位澳大利亚传奇教练以善于沟通和心理训练见长,曾培养出朴泰桓、艾玛•麦基翁等多位奥运冠军。“你要从‘必须夺冠’的焦虑中解放出来”,不到一年时间,他的理念已经深深影响了覃海洋。
覃海洋说:“波尔教练非常懂运动员在想什么。他有独特的方式让我放松和专注。他赛前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保持简单’。这正是我现在需要的——专注于过程,而不是被结果或压力束缚。”
波尔的话语仿佛刻入了覃海洋的肌肉记忆里,他逐渐找回了自己的节奏,不仅在技术上,更是在心理上。
在新加坡,覃海洋很少流露情绪。夺得100米蛙泳金牌后,第一时间在场边接受世界泳联采访,他只是简单地说:“拿下。”实际上,他这一次58秒23的夺 冠成绩放在巴黎奥运会,可以轻松赢得金牌。
50米蛙泳以26秒67摘铜,最终夺冠的意大利选手塞拉索洛成绩是26秒54,不及他在半决赛游出的26秒52。采访区有记者为他感到可惜,覃海洋却说不遗憾,“做到目前这个状态已拼尽全力,就算没有奖牌,也能接受”。
200米蛙泳重新站上世界第一的位置,覃海洋更看重成绩的变化。“来新加坡之前,我想在成绩上游进2分7秒,达到2分6秒多,这次还是有点差距。”但他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我还是游出了今年的个人最好成绩,虽然说只快了0.03秒,但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覃海洋这些胜利不仅是金牌和名次,更是重建信心。他说:“去年我把太多精力放在了体能训练上,但并没有转化为比赛中的好成绩。这个周期,我重新把重心放回了水上训练,效果正在显现。”
在泳池边 ,覃海洋向崔登荣和波尔两位教练送上拥抱 。他说,教练带给他的更多是对训练和比赛的理解,让他思想上更成熟,面对压力时更专注,就像这场比赛,他“已抛开了一切,完全专注在自己的节奏中”。
宠辱皆忘的“蛙王”,找到了让自己舒适的潜流。
100分,为自己骄傲
“新加坡是我的幸运之地,也给我带来了更多信心”,覃海洋参加的三个单项都站上领奖台,还在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项目上与队友一起获得银牌。如此表现,他却坦言当下的状态只有福冈时的70%。
比完所有项目,覃海洋面露疲态,“我的判断挺准的。这次比赛之前其实有伤,还在恢复,连续五天比下来,对我现在的体能储备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我这一次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骄傲,能在现在这个阶段拿到如此成绩,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换成过去的我,可能觉得应该做得更好一点,但现在我更愿意给自己送上鼓励。”于是,覃海洋给自己的表现打出100分,“我以前可能就打99分或者90分,给自己留一点进步空间,这次不会了,完全可以打100分。比赛结束之后,我要好好休息一下。”
从覃海洋口中说出“休息”二字,也堪称罕见。过去在游泳队里,覃海洋是不折不扣的“卷王”。日常训练中,覃海洋常常是队内最后离开的一个,训练要求100%,他往往要做到110%。
同在崔登荣教练麾下训练的队员张雨霏就曾这样描述覃海洋:“我是卷他,他是自己在卷自己。”
这种“自己卷自己”的紧绷感,确实让覃海洋迅速跻身世界一流选手,却也落下了一身伤病。今年3月,覃海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份伤病报告,诊断结果上写满腰、膝、髌骨等多个部位大大小小的伤病。
如今复盘自己曾经的想法,覃海洋觉得那时的思维停留在简单的层面,并未考虑到自己身体的承受度:“现在觉得自己不是机器人,不能像机器人一样一直高强度运转、没有休息的时候。这是我最大的教训。”
奥运会的两次铩羽和一身伤病,让覃海洋终于领悟到了“松弛感”的重要性。在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他不急于投入系统训练,而是采用了一种“练一练、停一停”的灵活方式来保持状态。
今年冬训开始后,他以一种更为“松弛”的态度投入训练,根据身体状态灵活调整训练计划。当身体状态不佳时,他会选择休息,这种休息并非消极怠工,而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接下来的训练。
覃海洋说,自己正从低谷中一步步爬起,这个过程充满挑战。
回顾此次新加坡之行,覃海洋说做得最好的一点不是取得奖牌或金牌,而是“能够在面对压力时顶住了”,“这个是最难的事情”。
重走“蛙王”之路
新加坡游泳世锦赛男子200米蛙泳决赛现场,跃出泳池的覃海洋随即在场边 接受采访,他用流利的英语直抒胸臆:“我非常感谢这个夜晚,尤其是我之前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现在我王者归来。”
近一年的时间里,赛场外的湍流不免在泳池中激起涟漪。运动员对质疑和流言最有力的回击,就是能拿出手的成绩。整个新加坡世锦赛,中国游泳队仅有的两枚金牌,都拜覃海洋所赐。
覃海洋说:“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都会退缩,可能这是人的本能,但是这次我做得很好。”
在“蛙王”世锦赛重夺金牌之后,人们自然将话题引向奥运会。覃海洋从不怀疑自己的实力,也不认为奥运会这个舞台有别于其他比赛。他始终认为,单项上的低迷,更多是心态上没有调整好。如今,新加坡的经历给覃海洋提供了一种消除心魔的方法。
覃海洋毫不讳言,还有更大的梦想要去实现,“我的目标本来就不只是巴黎奥运会,我一直在为洛杉矶奥运会做准备”。
他深知,重回巅峰并非易事,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挑战更是让压力翻倍。“到洛杉矶奥运会,我也是不小的年纪(29岁)。随着年龄增长,如何平衡训练强度避免伤病,同时保持最佳状态,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相比其他三种泳姿,蛙泳运动员的 巅峰期更持久。覃海洋的偶像、日本名将北岛康介先后参加过4届奥运会,伤心巴黎只是覃海洋的奥运第二站。未来的岁月里,他有机会创造一切可能。
“能够从低谷期爬上来,真的是非常成功的事情,但是过程非常困难,也是成长的机会。我和波尔教练的合作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通过多比赛,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进一步优化我们的配合。我今年整体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够了。2025年、2026年、2027年,我还有时间,我的最终目标是在奥运会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蛙泳项目上拿到奥运会金牌。”
26岁的覃海洋,要再走一 遍“蛙王”之路。
●文 南成
来源:《新体育》2025年第9期